上热下寒?8个方法,帮你打通中焦

29 2025-04-12

什么是上热下寒? 


 先对照看看你有没有这些症状: 
1.上半身热 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反复长、咽喉肿痛、脸上冒痘、失眠多梦、情绪烦躁。 
2.下半身冷 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女生还可能痛经、月经有血块。 
3.中间堵得难受 肚子总是胀胀的,吃点东西就不消化,舌苔厚腻。 





 这都是中焦堵住了,上下气机没法顺畅流通。 

 何为中焦?横膈至脐部,包括脾、胃、肝、胆。 
 《黄帝内经》里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意思是身体的清气该往上走,浊气该往下排,可一旦脾胃虚弱、中焦不通,可致清阳不升而头面郁热,浊阴不降而下肢寒凝,形成上热下寒之症。 
  

 中焦不通,根源在此 


 1.脾胃虚弱 《黄帝内经》讲“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爱喝冷饮,吃得太多太杂,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2.心火太旺,肾水不足 长期焦虑、压力大,中焦堵住了,心火只能在上头乱窜,导致失眠、口疮;而肾水没得到心火的温暖,冷冰冰地积在底下,手脚自然暖和不了。 
 3.气机瘀滞,经络不通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经络瘀堵,气血运行不畅。 
  

 8个方法,帮你打通中焦 




01  拍八虚 
 八虚是人体关节处的8个窝,分别是两侧肘窝、腋窝、腘窝(膝后窝)、腹股沟。通过拍打能疏通经络、排出浊气,促进气血循环。 

 做法: 用空心掌拍打,从上到下,从左往右,每个部位拍打50下,力度由轻到重,拍到皮肤微微发热即可。 




02 拍屁股 
 《黄帝内经》讲“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很多人久坐不动,气血循环不畅,拍一拍屁股能推动气血循环。 

做法: 双手拍打臀部,左右交替各拍50下,拍到微微发热。 




 03 金刚跪 
 这个动作能拉伸腹部,促进脾胃蠕动,还能引气血下行。
  做法: 双腿并拢,跪在瑜伽垫上,臀部坐在脚后跟,身体挺直,双手自然放在大腿,每天跪5-10分钟。 
 刚开始膝盖会酸,腿会麻,慢慢就能适应。 

  



 04 踮脚尖 
 踮脚尖是引火下行、疏通中焦的妙招,脾胃弱、气血差的可以多练练。 

做法: 双脚并拢,脚跟抬起,脚尖着地,每次踮脚尖30-50次。 



 05 推腹+揉腹 
 中焦堵住,大多是肚子里有“浊气、宿便”,推揉肚子能疏通脾胃。 

做法: 推腹——用双手从心窝向下推到小腹,反复推30次; 揉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50圈,逆时针揉50圈。 




 06 金鸡独立 
 单脚站立时,能刺激腿部经络,让上下气机联动。 
做法: 任意抬起一只脚,脚底撑在另一条站立的腿中间,双手合十于胸前,或双臂合十向上,每次坚持3-5分钟,左右交替。 

  



 07 揉脚心 
 脚心有很多穴位,比如涌泉穴,揉一揉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做法: 右手揉左脚心,左手揉右脚心,各50圈,揉到发热。 




 08 泡脚 
 泡脚能引火归元,刺激足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 
做法: 水温40℃左右,泡15-20分钟,直到后背微微出汗,可以适量加一些艾叶。 
  
 养生贵在坚持 
 《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调理上热下寒,本质是让身体回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我们也不要总想着快速见效,中焦堵塞不是一天形成的,打通它需要时间和坚持。 
 养生不是玄学,健康的秘诀,就藏在每天的坚持里。给自己一点时间,给身体一点耐心。
备案号:浙ICP备2023037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