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咀嚼锻炼全攻略,建议收藏!

26 2025-04-20
今天我们来讲讲咀嚼。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哦,觉得宝宝长大了自然就会嚼,我见过很多娃,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好好地帮他锻炼咀嚼能力,结果引发了不小的健康问题。  
   

我知道,一句笼统的“咀嚼能力很重要”,很难让大家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们先来详细说一说——



 



 从牙齿发育角度来看,充分的咀嚼能促进牙齿的正常生长和排列。在咀嚼过程中,牙齿受到适当的压力刺激,有助于牙根的稳固和牙弓的正常发育,降低牙齿排列不齐等问题的发生几率。  

 而语言表达方面,咀嚼锻炼与口腔肌肉的发育息息相关。当宝宝不断地咀嚼食物时,口腔肌肉得到锻炼,这为日后清晰准确的发音奠定了基础。很多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追根溯源,往往与早期咀嚼能力锻炼不足有关。

 




 此外,颌面骨的发育也离不开咀嚼的助力。适当的咀嚼刺激能够促进颌面骨的生长,塑造良好的面部轮廓,让宝宝拥有健康、美观的面容。  



   



 其实,和咀嚼相关的训练,从宝宝添加辅食的初期就可以着手了,并且要随着月龄的增长,我们也需要不断调整练习的策略,这里帮大家浅浅总结了下,希望能给有需要的小伙伴做个参考—— 

   






 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建立咀嚼意识,同时锻炼吞咽能力。此时宝宝的消化系统还在发育过程中,比较脆弱,所以食物性状需要以泥糊状为主,像常见的米粉、细腻的菜泥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可以将米粉冲调至合适的稀稠度,用小勺喂给宝宝,同时自己嘴里嚼着口香糖,给宝宝示范嚼的动作,鼓励他模仿,让宝宝逐渐建立嘴里有固体食物时,就要嚼的条件反射。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咀嚼(因为泥糊状食物其实不用嚼),但咀嚼的意识能为后续发展咀嚼能力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时部分宝宝的乳牙已经开始萌出,可以开始让他练习用牙齿+牙床磨碎食物。食物性状可以升级为泥蓉状和碎末状,比如软烂的面条、绵密有嚼劲的南瓜泥或土豆泥、营养丰富的碎肉末等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煮面条时,可以将面条剪得短一些,方便宝宝吞咽。 
 南瓜泥和土豆泥制作时,可以不打得过于细腻,保证“嚼劲”,但要保证蒸到熟透的程度,让宝宝能够轻松地用牙床磨碎。 

 肉泥则要选择新鲜的肉类,蒸熟后打成肉蓉状,保证能让宝宝练习咀嚼的同时,也容易消化。     



   



 宝宝的咬合能力逐渐增强,这时可以利用碎块状的手指食物来进行锻炼,注意哦,手指食物≠手指状的食物,而是指宝宝能自己用手拿着吃的食物,比如切成薄片的水果、入口即化的溶豆、糙米条等。 

 让宝宝自己拿着食物放入口中咀嚼,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手部抓握能力,还能提高咀嚼的积极性。

 


   



 此时,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进食能力,可以根据宝宝的接受程度,慢慢开始锻炼他自己吃饭,同时食物性状逐渐向成人饮食靠拢,比如准备一些条状、块状的食物,像蒸南瓜条、小肉丸等。 

 在这个阶段,不要因为怕他弄得一地狼藉而包办一切,而是要记得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吃饭,这样不仅能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还能让他在自主进食中更好地掌握咀嚼的节奏和力度。


 

   



 在这个阶段,食物可以加工得稍微粗糙些,有一定的嚼头。主食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粗粮,像玉米、燕麦等,但要注意粗细粮食的搭配,确保营养均衡。 
 虽然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宝宝的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不过粗粮的质地也相对较硬,因此我们在给宝宝食用时,要提前处理好,比如将玉米打成玉米糊,燕麦煮得软烂一些,以便宝宝咀嚼和消化。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咀嚼能力循序渐进地调整食物性状,不可操之过急。另外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如不要让宝宝边看电视边吃饭,以免分散娃的注意力,影响咀嚼和消化。

 




 总之,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从辅食初期开始,把握每个阶段的关键要点,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才能让宝宝收获良好的咀嚼能力,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哦。
备案号:浙ICP备2023037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