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骨骼发育指标,再不看就晚了
248
2024-10-09
《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超过50%的儿童青少年骨质不达标,骨矿量不足❗
骨骼发育,不仅仅体现在孩子的身高增长上,还包括很多“看不见”的指标。一旦这些指标被忽视,无疑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
骨骼发育的3个重要指标
骨龄
骨龄,即骨骼年龄。在人体内,每一根骨头的发育过程都具有阶段性,根据不同阶段骨头的形态特点,可以判断出骨龄,反映孩子目前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并对未来的身高增长潜力进行预估。
通常,骨龄检测需要拍摄左手手腕部位的X光片,观察左手掌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的发育情况,从而确定骨龄。 随后,通过比较测得的骨龄与孩子的实际年龄,判断骨骼发育的情况:
1.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年龄的差值在±1岁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很有可能是孩子的生长发育出了问题。
2.骨龄落后于年龄较多时,有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症等疾病引起,将导致孩子身高增长缓慢,成年后身高较低。
3.骨龄增长过快、超出年龄过多,有可能是早发育引起,将导致孩子生长空间缩短,成年身高受损。
骨密度
骨密度和孩子的身高发育有着密切关联。当T值位于正常区间时,意味着骨骼健康强韧,有助于身高增长;反之,当T值偏低时,则说明孩子的骨骼疏松脆弱,难以持续支撑身高增长。
血清骨钙素
我们知道,成骨细胞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并影响骨的形成和重建过程。而血清骨钙素,正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物质,作用于骨代谢的调节。 血清骨钙素水平与成骨细胞活性成正比。也就是说,成骨细胞活性越高,骨更新速率越快,血清骨钙素水平就越高。 通过检测血清骨钙素水平,可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判断人体是否存在骨质疏松、佝偻病、代谢性骨病等疾病。
上一篇:经常“正骨”的人,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