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瘦弱、血色差,1个“养血穴”要揉开,把营养转化成好气血!

191 2024-11-06

作为家长,最见不得孩子瘦弱、血色不好。不止一位家长来找我说:孩子唇色淡、眼睑发白,一看就是贫血的样子。去医院检查果然就是贫血。为了给孩子补铁、补血,煞费苦心。吃药怕伤脾胃,食疗也做了不少,甚至把家里的锅换成铁锅,可是验血时血红蛋白依然上不去,愁死了。


据统计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其中6-11岁儿童每20个就有1个患有贫血。而6岁以下孩子有3.76%~45.90%曾经或者正在受贫血困扰,光是缺铁性贫血这一种类型,就占据了2.89%~13.85%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都不会挨饿,但为什么贫血的孩子依然不少?补铁到底要怎么补?为什么吃很多营养的东西,还是纠正不了贫血?


今天就来好好说一说,并给大家介绍一个养血、生血有奇功的“养血”关键穴位,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后。



为什么贫血的孩子那么多?



贫血是一种儿童常见病,分为多个类型。其中,我国贫血儿童多属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为什么生活好了,仍有这么多孩子贫血呢?


孕妈妈缺铁带来的先天不足: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体内储备的铁是在妈妈肚子里就带来的,但是孕妈妈缺铁贫血的比例也更高,这意味着很多宝宝一生下来储备的铁元素就不足。


营养不均衡与不良饮食习惯:尽管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但许多孩子的饮食结构并不合理。他们可能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和快餐,而忽视了富含铁质和其他重要营养素的食物。这种不均衡的饮食容易导致铁摄入不足,进而引发贫血。此外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铁等营养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如果摄入的铁质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就容易发生贫血。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全球变暖、室内外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食品过度加工、农药残留等问题也可能影响孩子对铁等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此外,很多家长错过了孩子缺铁的早期症状,让铁元素缺乏慢慢拖成了缺铁性贫血。身体缺乏铁元素,会出现易疲劳、乏力、食欲下降、头晕、记忆力变差、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个时候及时检查、合理调整饮食补充铁元素,可以阻止贫血的发生。


6-24个月是儿童贫血的高发期,主要就是因为6个月左右正是添加辅食的时期。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保证定期带孩子做儿保,监测各项身体发育指数。一旦发现缺铁或者缺铁性贫血,及早治疗。



治疗贫血的N个误区



贫血,属于中医“血虚”、“虚劳”范畴。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气血不足,而气血的生成靠脾胃运化,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则气血化源充足,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导致孩子贫血。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给孩子吃补剂、吃营养的东西,贫血却很难改善的原因。因为脾胃太虚弱了,难以吸收、运化这么富含营养的东西。


所以,擒贼先擒王,对贫血孩子的养护,首当其冲就是要补脾养血


但是,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在治疗贫血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做了一些无用功。包括——


✘ 盲目吃铁剂。铁剂本身就是难以消化的,甚至对肠胃有刺激。盲目喂养,反而损伤宝宝的脾胃,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更加重宝宝缺铁、贫血的症状。如何服用铁剂补血,需要医生从科学的角度给出详细方案。


✘ 只补铁不补其他。维生素C是铁吸收的有效促进因子,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2等维生素对铁的吸收有重要的协同作用。因此,在补铁的同时,应保证食物的多样性,适时适量增加其他营养素的摄入。


✘ 迷信某些补血食物。如红枣、菠菜等虽然含有一定的铁元素,并非补铁佳选。红枣滋腻难消化、菠菜含有草酸,多吃都是对身体有害无益的。


✘ 什么营养吃什么,不顾脾胃状况。孩子脾常虚弱,对于贫血孩子更是如此。不顾孩子脾胃状况,只顾给孩子塞各种营养品,只会增加脾胃负担,造成积食,进一步影响运化,让身体营养更为失衡。



这样给孩子补脾养血更有效



首先,应该每天观察孩子的消化情况,避免长期积食而造成脾虚。孩子如果脾胃健运,能够吸收食物中的铁物质,治疗贫血也就事半功倍;孩子如果有积食表现,就别先急着补。


日常我们可以给孩子坚持做补脾经、运板门、揉足三里、摩腹等健脾助运的推拿手法,保证孩子脾胃健运;


一旦发现有口臭、便秘、舌苔厚等积食表现,用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推拿手法予以调整,清理脾胃积滞,保证脾胃是通畅的。



其次,要保证在孩子无积食的情况下,用食补的方法给孩子健脾益气和补虚生血。


日常补铁补血的食物包括——肉类:动物肝脏(如猪肝)、鸭血、鸡、牛肉、羊肉等。蔬菜:黑木耳、紫菜、萝卜、芝麻、花生、豆类等。水果:草莓、猕猴桃、枣、桑葚、葡萄等


食补之外,我更推荐配以健脾养血的推拿手法,“外治内调”结合,改善气血亏虚会事半功倍。除了上面提到的补脾经、运板门、揉足三里等健脾手法要坚持做,还可以坚持做以下穴位——


捏脊上九下六,以调动身体阳气、调和阴阳;


揉肚脐(神阙)1-3分钟,以益元固本、补益气血;


揉摩涌泉1-3分钟,以滋阴补肾,滋养阴液。




捏脊

图片

揉神阙

图片

揉摩涌泉



这里再介绍1个养血奇穴——膈俞穴。此穴乃八会穴之“血会”,大家知道,心主血,脾生血统血,肝藏血,膈俞位于心、脾、肝三者之间,可见它与血的关系之深,具有活血、止血、补血、养血的功效。对于各种血虚血瘀之症都是重要大穴,贫血的调理和治疗,更是离不开膈俞穴。


位置:位于人体背部的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坐位或俯卧位,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脊椎的交点即为第七胸椎,该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横指的位置,即为膈俞穴。


操作方法:可用两手大拇指按揉1-3分钟;也可用小鱼际横擦,令热。


当然,可以来找我们进行专业的小儿推拿,日常保健效果也很好哦



备案号:浙ICP备2023037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