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建议,春三月要多出去玩!尤其气血不足的人
"人就应该待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用来形容我最近听到的一件事,还真是贴切。我有个朋友,典型的气血不足人:
心思细腻敏感,爱内耗,容易累;喜欢和别人比,追求完美,各种折腾;着急,静不下心,纠结过去,担忧未来
身体就像电量不足的手机,后台程序(内耗)还总在不断耗电。所以长期下来,即便没怎么熬夜,没做几件事,但就是比正常人更耗气血、更容易累。之前虽然有劝过她不要想太多,但都没啥用。结果前两天打视频电话,被她现在的好状态震惊到,气色好到像换了个人。还以为她做了什么治疗,结果让她发生这么大改变的只是——玩

你没听错,就是玩。据她描述,她每周末会抽出半天时间去户外玩。就这样在两个月时间内,成为了现在的样子。用她话来说就是,玩让她重新活了一次
不知道你们看后啥想法,反正我看后就一个疑惑——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
当然,我也直接向我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她说自己曾看到过一句话,或许能完美解释这个原因:
能量是流动的,唯有打开门,负能量才会流出去,新的能量才会涌进来
我听后,突然就有点理解了。像我朋友这种爱内耗、气血亏的人,经常会把郁怒压抑在心里,不发泄出去,时间长了就会气郁。但我们人体就是一团气机的流动和运行,现在气机停滞,人就容易生病: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借助外力恢复气机运行。而这个外力就是天地自然的能量。
中医名家李辛认为:天地之间的能量是大补,远超过什么人参、鹿茸、几万块的野山参
在他看来,人是一个生命,始终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在这三者里,最重要的就是自然能量。
所以他鼓励现代人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自己接触自然。多到自然环境中充电,人就很容易恢复到一个健康状态(状态好,正气足,也不容易生病)。尤其如果抓住春天这个时机,还会事半功倍。
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如果借着春天这股生发之气,就能将堆积在体内的浊气、坏情绪统统推出体外,这样气机运行顺畅,气血充盈,阳气就足,人的思维就会清晰,内心便明朗和宁静了
那么出去都能玩些什么?
除了我们常见的爬山、散步、晒太阳、放风筝等活动,今天再推荐两个我近期实践并且很有收获的户外活动。
抱树:
我对抱树的评价是:抱一次就会有无数次。
我之前也对这个行为抱有怀疑,不认为能解决什么问题。直到亲自抱树后,闭上眼睛,发现安全感和平静感会从心底慢慢涌上来。虽然平和但很有力量,重重呼出一口气,还会觉得心情好很多。
当然这也不是我个例,很多人和我一样:
其实这种舒服不是心理作祟,而是因为抱树本身就是一种木气养生法。
我们现代人肝郁气滞的很多,而肝属木,树的五行也属木,树木还是生长在自然中的物质,得木的能量最全。这个时候亲近树木,就能帮我们疏肝气,让肝气像树木一样自然升发,人就不容易肝郁气滞。
包括现代医理也表明抱树有利于提升人的催产素含量水平,而这激素与幸福感、快乐感、平静感和信任感相关
解放日报—20231106—抱树疗愈很神奇吗
所以如果你是内耗重、能量弱、气场很差的人,非常适合抱树。
具体方式也很简单,走出家门,挑选一棵合眼缘的树,张开双臂拥抱,静静感受。

踩土:
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晒着太阳、光着脚在土地上走。当时还以为这是一种很小众的爱好,直到养生后才知道这是一种补脾除湿的方式。
徐文兵老师在《黄帝内经说什么》中提到:城市大都市化以后,人们见不着土了以后,人就会脾虚。
因为在中医看来脾属土,如果经常不接触土地,生活在钢筋水泥之中,人的脾胃就会缺少这股大自然的重要能量滋养,就容易脾虚湿重。而多踩土,让身体接触与脾土属于同一能量场的泥土,就能补脾胃不足。
下图网友就反馈自己走泥巴地很舒服,能除湿气。
当然踩土也要选择阳光好、干燥的土地,尽量光脚或者只穿袜。这样可通过脚底的涌泉穴接引地面阳气,养护人体阳气,排湿寒,还能刺激脚底穴位,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
所以平时脾虚湿重,容易便秘、腹泻还总是手脚冰凉,上热下寒的人,非常适合踩土
最后,除了气血不足、内耗严重的人适合出去玩,还有这些人很适合:
如果你也属于这其中一类,一定要抓住这个阳春三月多出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