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温阳补血第一方

218 2024-11-08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当归生姜羊肉汤
这个处方在经方中非常有名气
源自《金匮要略》卷上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虽然用到的都是食材,但它不是简单的食疗方



很多中医师是用它治病的,治疗:

中焦寒症、病后虚寒、寒性腹痛、产后腹痛等等

非常好用,名副其实 配得上冬季温阳补血第一方

原方如下:



别看它食材很简单,只用到当归、生姜、羊肉三味

但相互间的搭配可不简单
正所谓“功不在一物,而在全方”
虽然这个方子的“功”肯定是 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但又不只是我们单纯理解的羊肉能温阳、当归能补血、生姜能散寒


接下来我会先从常规意义上解一下方

然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下李可老中医最推崇的民国大家彭子益 是怎么看这个方的


羊肉:
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说:

“羊肉有形之物,能补有形肌肉之气。

故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

人参补气,羊肉补形。

凡味同羊肉者,皆补血虚,盖阳生则阴长也。”

羊肉,味甘性温,入脾经、肝经
能暖中补气,尤其擅长补肝脾之阳
很多人虚寒 实际上是因为肝气虚寒、脾阳不足
羊肉温肝脾之阳后,“阳生” 可以配合当归更好地补血 以使得 “阴长”


当归:
黄元御《长沙药解》
养血滋肝,清风润木,起经脉之细微,回肢节之逆冷,缓里急而安腹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心、肝、脾三经

补血还能活血


味甘而重,专能补血;气轻而辛,又能行血

补中有动、行中有补,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


所以,中医将当归列为血中之要药,有当归补血第一的说法

用在这个方中,它的作用:

一方面能补肝血,止血虚血瘀造成的疼痛


另一方面可以和 羊肉、生姜阴阳互济

张景岳《新方八略引》记载: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这个方子里当归补血养阴之后,可以更好助力 羊肉 温补肝阳 化生肝气



生姜:

黄元御《长沙药解》:
“生姜辛散之性,善达肝脾之郁。”


生姜味辛、性温,入肝、脾、肺经,能散寒行滞

尤其善解肝脾两脏的郁滞


散寒很好理解,重点说一下“行滞”

这个方子里,羊肉和当归 都是大补肝脾的


但补的太过就容易壅满不运

所以要加生姜,有利于补进来的津液游益,补而不滞


而且生姜还能祛羊肉的腥膻味,优化口感


理解了每味食材大概的功效,我们来看下彭子益是怎么解这个方的:


彭子益说:“此治肝经木气不升之法也。”

肝属木,与春气相通,温暖而升

肝气缺少“温暖滋润”,也就是肝气虚寒,不能升发


就好比:

树之所以在春天生机勃勃,在冬天萧条不振

就是因为春天气温回暖,又有雨水津液滋润,生气都向上升发


对人来说,也要有 阳气的温煦 和 阴血的濡养,肝气才能升发


若肝气不升,就不能上至 心 而化心火

心火不足,人就会怕冷、四肢酸软


而当归羊肉汤中

“当归温补肝血

羊肉温补肝阳,滋补木中生气,以助升达

加生姜以行其寒滞”,故诸病皆愈也


那这个 当归生姜羊肉汤 怎么做呢?



 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要略》原方剂量: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汉代的计量和现代有所不同

汉代的1斤=现代的16两,1两=现代的15g


根据度量衡换算下来,用量是:

240g羊肉,要配45g当归、75g生姜


这样煮出来的羊肉汤,治疗效果是最明显的

但当归和生姜的味道太重,一般人不太容易接受


只是日常食养的话可以适当调整比例



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日常用的比例和做法


食材:

羊肉500g,当归30g,生姜45g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冷水下锅焯去血水
生姜、当归洗净切片,和羊肉一起冷水下锅
大水煮开撇去浮沫,小火慢炖1-2小时(具体看切块大小、锅的火候)至肉烂就可以吃了

喝汤吃羊肉



当归生姜羊肉汤,既能散寒温中,又能补血补阳

就很适合体寒阳虚的人调理体质
女性痛经的话也可以多吃


注意:

体内有实热的不适合,先清热;
舌苔厚腻有痰湿的,先祛湿;


体内有寒、还阴亏有火的,生姜可以换成甘蔗,不加盐、不加胡椒


备案号:浙ICP备2023037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