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才是气血不足的元凶,艾灸调脾虚,让你“脾”气满满!

168 2025-01-12



我们最常说的就是脾虚,可是很多人对脾虚不以为然,往往觉得脾虚不能够实际感受到,脾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的。脾虚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入侵,同时影响人体的阳气,阳气决定人的寿命。所以,脾虚让你的寿命缩短。

图片

什么是脾虚?



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是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肾有先天之本的说法,而脾则是后天这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而气血就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脾胃虚弱,气血也就不足,其它五脏六腑的功能都会受其影响。所以脾虚不宜小看。

图片

脾虚的六大表现

图片

1、食欲不振

图片

脾虚的人常常胃口不佳,对美食提不起兴趣。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无力,食物难以被身体吸收利用。

图片

2、身体乏力

图片

脾虚的人常常感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这是因为脾主肌肉,脾虚则肌肉失养,出现疲乏无力的症状。

图片

3、容易疲劳

图片

脾虚的人往往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疲惫不堪。这是因为脾主气血生化,脾虚则气血不足,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图片

4、面色萎黄

图片

脾虚的人面色往往暗淡无光,甚至出现萎黄的现象。这是因为脾主统血,脾虚则血运不畅,面部肌肤失去光泽。

图片

5、大便溏泄

图片

脾虚的人大便常常不成形,甚至出现溏泄的情况。这是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内停,导致大便异常

图片

6、舌苔厚腻

图片

脾虚的人舌苔往往厚腻,口中常有异味。这是因为脾主升清降浊,脾虚则升降失常,浊气上升导致舌苔厚腻。

图片

艾灸养脾秘籍

图片



《黄帝内经》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通过艾灸可以调节脾胃运动,血管舒缩,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以及血液成分。中医艾灸疗法为我们提供了养脾的绝佳途径。

图片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艾灸中脘穴可以温中散寒、和胃健脾,对于改善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图片

2、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对于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疲劳具有显著作用。

图片

3、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艾灸关元穴可以培补元气、温肾固精,对于改善肾虚、调理气血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关元穴也是养脾的重要穴位之一。

图片

4、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艾灸神阙穴可以温阳救逆、利水固脱,对于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具有显著作用。同时,神阙穴也是养脾的重要穴位之一,能够增强脾胃功能。

图片

5、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脾俞穴可以健脾和胃、利湿升清,对于改善脾虚湿盛、身体乏力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图片

6、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靠近踝关节的凹点处,艾灸这个穴位具有祛痰祛湿的效果,可以缓解下肢水肿,每天艾灸大约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够起到祛湿和调理脾脏的作用。

图片

日常健脾如何做

图片

图片

1、饮食



脾最忌讳的是“胀和冷”,喜甜;我们吃饭时绝不要海吃海喝,更不能喝冰镇啤酒。喜甜,并不是大甜特甜的巧克力,适可而止,甜过了,反过来又伤脾。平时多喝山药薏米粥、吃红枣等食疗方法很好。粳米、锅巴、番薯等其它五谷杂粮都是养脾的好东西。

图片

2、推腹


脾经穿腹而过,早晚2次推腹,每次10分钟;这样不仅能加速肠胃蠕动通便,更是健脾养脾的好方法。盘腿而坐,敲打按摩腿部内侧的脾经,如果在按摩过程中,发现有硬结或者疼痛点,就多敲多按,直到无结无痛位置,这也是健脾养脾的好办法。

备案号:浙ICP备2023037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