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胃的“黄金吃饭法”,坚持一个月,痰湿少了人瘦了,还能激发阳气少生病

98 2025-02-19

节后上班,刚一踏进办公室,就听到同事们在聊:“为什么长点肉跟玩似的,减点肉就跟玩命似的?”


我暗自庆幸:这个春节没长肉,还瘦了2斤倒不是我刻意减肥,春节期间该吃吃该喝喝,我一样也没落下。之所以不胖反瘦,还要多亏了,吃饭时的一个小习惯





养脾胃的“黄金吃饭法”

——每餐只吃七分饱

这个小习惯

让我收获了「不止变瘦」1个好处


玩过“华容道”的朋友都知道,空着两个格子,才能让棋子自由活动。只吃七分,留三分。这三分就是让胃有“施展身手”的空间。


如果每餐吃得顶饱:比如我队友,经常吃得顶到嗓子眼儿。脾胃工作量太大了,实在干不了那么多活儿,就容易罢工。






那些多余的消化不了的食物,就会在体内停滞,继而化为痰湿,把人“堆胖”。痰湿又是个“黏腻的家伙”,特别容易阻滞气机,导致气血不畅,引发身体各种病症:

  • 肥胖

  • 咳嗽痰多

  • 困倦乏力,以及三高等等


中医常说,“肥人多痰湿”“痰湿生百病”,就是这么个道理。





加上雨水后,湿气更重,外湿困脾,脾虚又易生湿。导致体内痰湿、肥胖、脾胃问题等层出不穷。所以这一时期,养好脾胃是养生瘦身的关键


“七分饱”我坚持一个多月后,明显感受到:


1. 我瘦了


体态越来越轻盈,穿衣更好看,心情也更好了。我很享受这种,浑身恰到好处的舒适感。


2. 消化吸收好了,不贫血了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前几年我还有过贫血状态,现在却没有再复发。


3. 不容易生病了,即使偶尔感冒发烧,也能比较快恢复


脾胃好了,免疫力才好,生病少,人才能更长寿。







七分饱,并不是节食挨饿

而是要

精准拿捏“刚刚好”的尺度


这七分饱,听起来很简单,“不就是少吃点吗?”。可是吃到多少才算好呢?吃多了吧,怕没效果;吃少了吧,又怕营养不良。


我周围的朋友都说:太难拿捏尺度了!







想要精准拿捏七分饱

需要了解

七分饱到十分饱,有什么不同?


七分饱没有完全吃饱,胃里完全没有涨满的感觉,也没什么负担,再吃也可以,不吃也没关系的状态。

八分饱感觉到饱了,但还能再吃。

九分饱再吃两口也还行。

十分饱一口都不想吃了,胃部有胀满的感觉。


这些小习惯,也能让你更快拿捏“七分饱”:

1.不过多准备食材,把餐具换成小容量的避免怕浪费而造成吃太多的情况。

2.细嚼慢咽“打磨”食物,帮助脾胃消化,让大脑有时间接收“饱足信号”

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我们细嚼慢咽,胃和大脑也能同步觉察身体状态。如果你进食太快,还没等大脑反应过来,就已经吃撑了。

3.适时停下,感受饱意

放下筷子,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还饿吗?”如果不饿了,说明已经达到了七分饱。

4. 吃完果断收拾、离开餐桌,转移注意力


对于比较爱吃的人,食物不撤走,很难停下来。那么可以选择果断离开吃的环境。

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如同睡眠生物钟一样,到了那个节点,身体对食物的热情也会大幅下降,放下筷子也没什么遗憾,感觉刚刚好。


这种刚刚好、无负担的状态,能让脾胃有条不紊地运化食物,将水谷化为滋养周身的精微物质,既无多余食物停滞生痰,又保障脏腑气血的顺畅供应。满足身体营养需求的同时,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过多压力,身体自然康健少病。


就是爱吃,容易吃撑。怎么办呢?


1. 学会“偷梁换柱”


比如把主食换成杂粮,或者有了土豆之类的淀粉菜,就可以不吃或少吃主食。


2. 饭前先喝一小碗清淡开胃汤


比如蔬菜汤、菌汤,既能滋润肠胃,也算提前给身体打个招呼,降低饥饿感。


3. 两餐之间吃一点健康零食


正餐前就尽量不吃了。


4. 午后可喝乌龙茶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可“去人脂,久食令人瘦”,有利于健脾消食,促进燃烧脂肪,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食用方法】午饭后半小时或1小时后,13:00~14:00最佳,趁热喝。







这个春节,我也拉着我队友一起在坚持“七分饱”。昨天我观察他,发现他肚子确实是小了一些,脸色也没那么暗沉了,这是痰湿少了的表现


以前他经常吃到顶饱,哪顿吃多了,下顿就不想吃了,胃常常“闹脾气”。现在他的食欲反而更好了,一到饭点,胃自然就想吃东西。我告诉他,这是“胃气充足”的表现。也是身体反馈的,最直观的,健康信号。

备案号:浙ICP备2023037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