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高龄生完二胎后,我发现脸上的斑点越来越多了。生头胎时脸上只有少许点点,但是二胎后斑点的数量,却直线上升。从鼻翼到颧骨,到眼角,再到整个脸颊,虽然没那么密集,但看着总让人心烦。加上脸色蜡黄,气色不好,让我显得比实际年龄更老。
虽然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那时候全职带娃真的太忙,根本没时间捯饬,所以心里就不断安慰自己说上了年纪应该更多地向内求,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脸。说是这样说,但当我看到身边保养很好的同龄姐妹,我根本按捺不住自己羡慕的心,她们不仅看起来年轻,身体也比我好:我这几年很怕冷,总比身边的人多穿件衣服,夏天都不敢开空调,手脚和肩膀最怕风吹。于是赶紧去问周围姐妹的保养秘诀,总结起来就是:多运动提高新陈代谢,高蛋白饮食增加营养,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可让皮肤变白等等。我如获至宝,赶紧用上。两个月后,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来了:眼袋更明显、小腿浮肿、小肚子、便溏黏马桶……

这样可不行。前几年是没时间养生,现在孩子大了,有时间了,怎么越折腾,问题反而越多了?要学会更好地照顾好自己才行。
于是,我开始从中医入手,认真去了解如何淡斑、祛斑,期间还学习了中医美容课,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讲究。中医说,“无瘀不成斑”,脸上的气血流通不顺畅,瘀血多了才会堵成斑。又有“有诸内,必形诸外”。脸上有斑,呈现出来其实是身体五脏六腑都有瘀堵。想祛斑,想看起来更年轻,应该去排整个身体的垃圾,而不是只盯着脸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毕竟,如果整个身体都很堵,光往脸努力又有什么用呢?而且进入40岁,按《黄帝内经》所说,已经快到了“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的年龄。身体会进入加速衰老的阶段,越晚排垃圾,越可能力不从心。得抓紧时间搞起来。

那脸颊的斑点和什么脱不了干系呢?
中医讲:“左肝右肺”。肝气不舒,就会有淤堵、瘀结。“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脸上的斑斑点点,和肠道排便密切相关。找到症结后,就好办了,一句话:内调肝肺+外通淤。木耳从木而生,木气厚重,木通肝,能养肝。黑木耳能清,它有一股“推陈致新”的力量,能加速体内循环、新旧更替,这其实就是清。
当归:身体的血虚了,当归能补,血瘀了,脸上出现斑斑点点,当归能“破”。绿茶:能升清降浊,它的香气是散的,能散脸部的浊气。银耳,入肺、肾,能清热滋阴。和麦冬搭配起来补充皮肤底层的水营养。五种简单的食材互相搭配,通开脸部的淤堵,补充水分,气色想不好都难。
-自制双耳润颜茶-
【注意】
2.体质寒凉的人,可以把绿茶改为老白茶(超过2年以上的),用量一样
除了内调,外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像我就很喜欢早晚做面部刮痧。喜欢做面部刮痧的朋友都知道,刮痧“通”的能力很强,擅长清理浊气。下面给大家分享3个刮痧手法。中医认为,额头属于心的负责范围,抬头纹的产生,与心密切相关:心血不足,气血就不能传导到额头濡养肌肤,导致皮肤松弛,出现皱纹。
印堂穴,主要解决的就是额头气血的供应。它是全身精、气、神聚集的地方,被道家称之为”玄关一窍“。第一步点按它,就是为了疏通额头的气血流通,让肌肤重新得到润泽。接着,再按照顺序从面中线往两边刮就可以了。因为面部的淋巴腺在外侧,这样刮可以帮助身体,把一些由于长期气血流通不畅导致的淤血、毒素,统统排泄出去。

中医有“左肝右肺”的说法,但它并不是指身体的内部结构,而是在讲,我们体内气机流转的方式:肺主肃降,往下走,而肝主升发,往上走,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圆。
刮脸颊,是为了排浊气,帮助气血循环外,也是为了帮助肝气、肺气的顺利流通,只有它们循环通畅了,脸部才有长久的气血濡养、滋润。

下巴对应的是下焦,是肾的反射区。肾气是先天之本,会随着年龄慢慢耗散,一旦消耗多了,身体不同部位都会感知到,尤其是脸部,所以我们看年纪稍微大一点的朋友,如果日常不注重保养,整个人面部一圈看上去会比较“垮”,肌肤不够紧致。手法:从下颌中间开始,先往两侧上刮,再往下经过桥弓穴,最后刮至肩井穴,压一下。操作次数:14次(可以像老师一样左右同时刮,也可以先刮一面)。像我涂完面霜的时候,都会习惯这样刮十几下,可以让乳液更好被吸收,大概坚持半个月,能明显发现下巴会“收”进去,视觉上会小一圈。

当然,想要达到很好的效果,单靠一两天的刮痧是不行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随时随地保证脏腑的活跃度。这套刮痧法搭配上面的双耳润颜茶,刚好一个月,收获不小:皮肤摸起来明显滑了很多,嫩生生的,有明显的水润感,细看皱纹都少了。好几年都在增长的斑,居然也开始变淡了,更显得皮肤透亮了。闺蜜看到我,都突然说了一句,你是不是瞒着我悄悄地去做美美项目了。

我又喜欢照镜子了,看着镜中的自己,禁不住嘴角上扬自嘲一下:我终于又变回水灵灵的“中年少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