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揪一揪,背部通畅脸干净,补阳气还不上火
俗话说:“养背等于养命”。尤其人上了年纪,腰酸背痛,挺不直腰板,看起来很没有精神,这是阳气不足导致的。
但现如今,养背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不管是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孩子,还是打拼的青壮年,都不能忽视养背的重要性。
因为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坐姿,缺少运动,各种肩周炎、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病犹如家常便饭。小孩子更是重灾区。据国家疾控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在1%~3%,同时每年以30万的速度递增。
杭州一所学校,发现76例脊柱侧弯问题。门诊确诊率达到50%。
别以为这只是小事,如果严重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呼吸、心脏功能。很多人不知道养背养的是什么?其实养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
背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缩影,能反映我们脏腑的健康状况。
如果肺区有问题,可能咳嗽、鼻炎、咽喉肿痛、胸闷气短等;
如果心区有问题,可能失眠多梦、心慌心悸等;
如果肝区有问题,可能暴躁、抑郁、眼睛干涩、口苦、结节等;
如果脾区有问题,可能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胃痛胃胀、腹泻或便秘等;
如果肾区有问题,可能黑眼圈、脱发、记忆力减退、夜尿多、耳鸣、浮肿、怕冷、腰背酸痛等。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背部是我们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易受外邪侵袭的位置。它就像是我们身体的承重梁,承担着身体的重量,也是抵御外邪的保护屏障。
可以说,养背相当于养五脏六腑,养一身之阳气。古代有一种方法叫做揪后背,也是俗称的擀皮。
但现实有个问题,就是我们够不到自己的后背,那怎么办呢?那可以试试揪手背。
手背是人体后背的全息,人是无法推自己后背的,但捏捏自己的手背,简单好操作,就相当于给自己推后背了。
把手背分为四条线,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按顺序依次捏起。
揪完一轮为一个回合,每次要揪9个回合,先左手后右手。
有朋友不知道揪哪里对应什么位置?可以看看下面这张表,也可以按照上面对应的位置来揪。
揪手背就相当于给背部做了一次小型揪痧,很多朋友揪完一遍后,会有点钻心的疼痛,说明你的经络不通,没事就常捏捏。
什么时候不疼了,说明你的经络就打通了,这就是疏通全身的表现,要继续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全身轻快了不少。

除此之外,如果想要按摩到背部,不求人也有办法,不用痒痒挠。
下面这些都是适合各种体质,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而且不用担心上火的养背小妙法。
1、撞背(早起版)
有早起晨跑,或者周末去公园散步的盆友,一定见过这样一道风景线——一棵棵歪脖树下面,是一群身强力壮的大爷在撞树。其实,撞背确实有一定的养生效果。
背向大树,距离20~40厘米左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适度撞击100次左右。但这种方法要注意,撞击不要过于剧烈,以免造成肌肉损伤或骨折。
2、滚背(睡前版)
如果你早上起不来床,那么也可以选择在家滚背。
地上铺瑜伽垫,坐下屈膝,双手抱腿,自然呼吸,向后滚动。身体往后从尾椎、腰椎、胸椎、颈椎一节一节触及地面,再借惯性滚起回到坐姿,如此反复,滚3~5分钟。

感觉到背部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气血疏通了。通过对背部的按摩,可以激发阳气,缓解背部肌肉劳损疼痛,改善心肺病症。
3、捶背(日常版)
这个方法可以随时随地做,工作或学习累了,可以用手或借助养生锤来捶捶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沿着脊柱两侧轻叩,可以振奋阳气、舒筋活血、强心益肾。
4、搓背(洗澡版)
虽然南方人很少有搓澡的习惯,但洗澡时搓搓背,也是可以激发背部阳气。
在洗澡时,可以用湿毛巾置于后背,双手扯进毛巾两端,来回均匀搓背。
在毛孔张开时激活背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气机顺畅,防治感冒、腰背肌肉酸痛、肩周炎、颈椎病、胸闷、腹胀等问题。

5、捏脊(小儿版)
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从最下面的长强穴一直向上捏到大椎穴。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
小儿捏脊可以改善宝宝消化不良、爱感冒、腹泻、失眠、感冒发烧等问题,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能强身健体。
所以,养背就是养阳气,养脏腑。养背可以调节阴阳、调和脏腑、补益气血。而手部就是背部的缩影,更是全身脏腑的缩影。没事儿揪一揪手背,就能滋生源源不断的能量。